谁能想到,如今风光无限的“横店影视城”,竟然是由一个农民一点点拼出来的。
靠山寨年入百亿,门票超贵却人山人海:这个中国最“假”景区,背后有何玄机?
说起山寨,相信多数人的态度都是深恶痛绝。
但偏偏有这样一个“另类”景区,不仅到处是“历史复刻”的山寨品,还仿得惟妙惟肖,连故宫都包含在内,虽然高昂的门票价格没少受争议,但依然架不住每天的游客人山人海,甚至获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称号。
这个奇葩景区正是大名鼎鼎的“横店影视城”。漫步在横店影视城,仿佛穿越时空,巍峨雄伟的秦王宫、以宋代汴梁风情画为蓝本的清明上河图、富丽堂皇的明清宫苑、充满民国风情的“香港街”......虽是克隆,气势却是一样恢弘,无论是仕途斗争、宫廷恩怨,还是时代变迁、励志传奇,在横店影视城,都能找到最贴切的画面。
别看现在的横店人尽皆知,但往前数40年,那还是浙江最穷的地方之一,就连横店这两个字,指的都是“横在路旁的简陋店面”。直到1996年谢晋来到横店拍摄《鸦片战争》开始,这座面积只有116平方千米的偏僻小镇,才逐渐发展成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据统计,目前横店有包括56个实景基地,308个外景基地,141个摄影棚,道具数量超过一百万件,全国1/4的电影、1/3的电视剧、2/3的古装剧在横店“诞生”,横店也因此被看做是影视圈的兴衰“晴雨表”。
令人称奇的是,横店的文化旅游产业,并不是“天赐”的,这里没有名山大川,鲜有历史古迹,毫无交通优势,全部景点都是人工创造,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横店影视城的崛起堪称“奇迹”。
那么问题来了,全国影视基地那么多,为何名扬天下的偏偏是横店影视城?本是荒山滩涂的横店影视城,又是如何“逆天改命”的?
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荒山坡变成了影视基地
出奇制胜横店名声大噪
徐文荣“敢为人先”的事迹传开后,第二个“慕名”来到横店的大导演是陈凯歌。
筹拍《靳柯刺秦王》的陈凯歌,遇到了和谢晋类似的难题——秦王宫外景图纸已经设计好4年,却一直找不到地方建设,也找不到靠谱的人。
徐文荣主动揽下了“烫手山芋”,秦王宫占地800亩,包括99级台阶的四海归一殿,和周长2.5公里的城墙,面积是广州街两倍多,后广场还要能容纳几万人,难度可想而知。
办法总比困难多,徐文荣斥资一个亿,炸平了八个山头,用8个多月就还原了2000多年前巍峨的“咸阳宫”。有个插曲是,为了解决炸药渗水的爆破难题,徐文荣想出了用避孕套包住炸药的“另类”办法,以至于附近四个县的避孕套都脱销了,轰动一时。
两部电影的热映,让横店影视城名声大噪,此后的横店影视城更加“一发不可收拾”。1998年,横店紧挨着“广州街”建成“香港街”,供《补天裂》剧组拍摄;同年,“清明上河图”景区建成开放,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再现当时世界最大城市汴梁的繁华景象;横店还以北京故宫为原型,按1:1比例建造“明清宫苑”。
在徐文荣看来,把横店的一个个荒山坡改造过来,建成一个个适合拍摄各种影视片的外景基地,既有利于保护和改造环境,又可以促进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还能带动旅游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也是农村从实际出发的产业化的新途径。
这个想法虽在实施之初因为太过“冒险”而遭到各方反对,但从长远来看,徐文荣真正让横店实现了“脱胎换骨”。
2000年,「横店影视城」被授予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2001年,「横店影视城」整合横店集团旗下20余家拍摄基地、星级宾馆和影视拍摄、旅游接待服务相关的企业,成立「横店集团浙江影视旅业有限公司」。
2004年,「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正式挂牌,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头部制片公司实体落户横店,「第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国横店影视博览会」也相继举办,横店成了“标杆”。
而事实上,在上世纪末兴建影视基地的远不止横店,比如1983年,电影《火烧圆明园》剧组耗资46万搭建「圆明园大水法」;1984年,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建造「大观园」;同年,央视的「无锡影视城」基地建成……但这批影视基地,或被当成废品处理,或改造为景点对外营业,都没有取得横店的成功。
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
不按常理出牌反获成功
横店影视城闷声发大财
横店能够脱颖而出,靠的可不是蛮力和运气,而是超前的魄力和格局。
时间拉回到2001年,徐文荣做了个决定——对所有剧组免收场租费,当时很多剧组需要从中国北方到南方转场拍摄,一般剧组转场费很高,但在横店可以全部完成,如此一来,至少能给每个剧组降低几百万元的拍摄成本。
这个“惊世骇俗”的做法,再次让徐文荣饱受质疑。要知道,场景使用费是影视基地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没了场租费,横店还有这么高的成本投入,简直是赔本赚吆喝。
但徐文荣却认为,有水才能有鱼,重点还得先“引水”。很快,业内外对徐文荣就由批判,变成了由衷的佩服,免租政策吸引了大量剧组涌入横店,原本横店一年只有十几个的剧组,一下子涨至一百多个。
并且,影视城不仅不收场地费,还提供各类摄影器材、服装道具等租赁服务,群演、场务、杂工等演职人员也一应俱全,形成集酒店、餐饮、影视制作供应链及配套服务等一整套体系,逐渐形成了横店的差异化优势。
除此之外,横店的“专业”程度,也让一众竞争对手望尘莫及。最初建广州街时,导演谢晋想要老青砖筑墙,为了达到要求,徐文荣不惜派人挖乡里荒废的老屋,即便最后千辛万苦淘来的青砖只有一闪而过的镜头,徐文荣也毫不懈怠。
只要导演提出要求,千难万难,横店也会如期解决,这种强执行力的“轴”劲,让其他影视城望尘莫及。
良性循环还在继续,原本十几万人口的横店镇,相应增加了成百上千个影视相关岗位,住宿、餐饮、运输、烟花、化妆、群众演员、服装道具等就业机会井喷式爆发。
并且,剧组带来的不只是影视拍摄相关的就业机会,还有横店旅游业的发展。横店“巧妙”地将拍摄过的电影桥段摘出来,制作成一系列的演艺秀,还将棚拍完成的电影场景搬至景区内,摆设、道具全部原汁原味,游客们自然感到新鲜有趣。
势如破竹,2001年,横店的游客只有50万人次;2002年间,横店的游客量骤增至128万;2003年非典,全国大部分景点游客量下降,横店却上升到158万;2014年,横店在“中国旅游百强景区”名列第四,仅次于故宫、张家界和颐和园;2018年,横店一年就吸引了1900万游客,带来近200亿的收入。
如今,横店的产值占到整个县级市产值的50%以上,其营销模式被总结为“横店模式”,被浙江所有的旅游景区所模仿、学习。
而事实上,横店影视城只是“冰山一角”。横店集团的触角还延伸至了医药、新能源、商贸零售、燃气、水务、加油站等公共产业,旗下有子公司60多家,生产型企业200多家,上市公司5家,甚至100%拥有横店机场。
从山沟沟里的小镇,到闷声发大财,这世界哪有那么多的奇迹?有的不过是“愚公移山”般的坚持不懈。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横店的成功是偶然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 酷玩实验室《破产、倒闭、跳楼...影院关门156天,横店正在复工》
2. 烹小鲜《中国第一影视城,是如何诞生的?丨城市名片·横店》
3. 光明日报《徐文荣: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文化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