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平平”到“创意大师”,林俊明唯一的秘诀是“不甘心”。
三十三年前,他向香港的各大广告公司猛投简历,却无人赏识。后因得到学校系主任的推荐,进入堂煌广告(现为FCB)做文案,仅拿1000港币的月薪,而当时他周边的同学平均都有2000。
三十三年后,他一人身兼数职,龙吟榜、龙玺广告奖、亚太广告节、看破界、电通创意顾问、梅高国际……却仍不知疲倦,信誓旦旦地要将开拓华文广告创意市场的抱负进行到底。
他曾被评价为“创意平平却精于管理”,然而香港4A创作奖、亚洲广告大奖、伦敦广告节、纽约广告节、嘎纳广告节、美国克里奥创作奖和世界华文广告奖等等却又频频出现他的名字。
他先后任职于六家跨国广告公司,从文案到创意总监到董事长再到区域创意总监,他做过文案、执行过创意、当过导演、创办了《龙吟榜》、龙玺广告奖、亚太广告奖……似乎只要有他出马的地方就一定会弄得有声有色。
他的语言幽默富有寓意,他的《广告痴人说梦话》让你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不经意地想明白很多事情。
他被誉为华文广告界“四大恐龙”之一,他的名字在广告界耳熟能详。
他、他、他——林俊明,我真的不需要花这么多笔墨去描述他的生平,但是当他坐在我对面的时候,这些信息就止不住地跳跃在我脑子里。
林俊明看起来很平易近人。这样的一个人如果安静地坐在咖啡厅里,你远远地看着他,只觉得他儒雅,难以想象他的身体里藏着一个激荡的灵魂,当他开始言语,这个灵魂便从他眉眼里,举手投足间慢慢地溢出来,浑身是股精神劲。“我从来没有觉得做这么多事情会累,我喜欢做这些事情,要是有一天,我突然什么都不做了,I will be ageing very fast。”
从“创意平平”到“创意大师”,他唯一的秘诀是“不甘心”,不甘心自己被认为做不好创意,不甘心被认为创意人不精于管理,不甘心自己只会谈创意而成不了导演,不甘心华文广告被外国人忽视等等等等,诸多的不甘心造就了今天的林俊明。因此,他笑言自己绝对不能赌博,“会很容易把所有东西都输掉。” 而时至今日,他仍不罢休,努力学习新媒体,创办《看破界》,要走到广告行业的尖端。他称自己为“老一代的广告人”,但是谁能说他的思维旧了呢?他与高峻创办的“梅高国际”看的比谁都远,在他心里仍有太多太多未来的设想,他怎么也无法放下的梦。
林先生也坦言自己的创意已然不如从前尖锐,虽然经验相当丰富,不过“experience is a double-edged sword”,有的时候反而局限了自己的思维,无法[天马行空],但是他不会就此退出江湖,仍要“不甘心”下去,好好地把龙吟榜、龙玺大奖、亚太广告节、看破界、梅高做好,并希望能多培养些广告人。他说他信奉“一个优秀的广告人,三分之一是靠天赋,三分之一是靠努力,剩下的是运气”,而他要尽其所能去促生一个好的华文广告环境,给具备前两点的潜力广告人多些机会。
然而这条开拓华文广告创意的道路走得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有的时候吃力不讨好,但是他说“我不来做,又有谁来做。” 业内人士都知道,龙吟榜做得差不多就是“公益事业”,仅靠有限的发行量、龙玺广告奖以及各大广告公司和广告人的友情支持,它走过了十四年的风风雨雨,一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高质量高品质。林先生说,龙吟榜3月份开始改版,内容将大做改动,加多一张优秀广告作品集锦的DVD,价格也将降到80元,会更加物有所值。只是很遗憾地,内地很多学生还是无法看到《龙吟榜》,一方面是经济原因,一方面是龙吟榜所收录的不少优秀广告难以通过内地《广告法》这一关。但是事实上,后者问题并不大。他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校来订阅《龙吟榜》,方便广告专业的学生,以免让学生来承受高昂的费用。“我理解对于学生来说,80元一本的杂志是贵的,但是龙吟榜的成本不得不使我们定这个价,我只希望每个高校的图书馆里都可以有《龙吟榜》,让对广告有兴趣、对《龙吟榜》有兴趣的学生都能有机会看到这本杂志。” 他说得很真诚,而他也一直这么努力着。
当谈到“梅高国际”,林先生表示遇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也很无奈,但是对于未来,他和高峻先生仍然充满信心。他们相信为具有创新、策略萌芽意识的本土企业与组织,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经验或品牌升级,这块领域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即使以后出现扎堆的竞争对手,他也笑笑说“对手若有实力,不怕他们来抢。” 从前是大唱国际品牌本土化,或许不久的将来就要改唱本土品牌国际化了,因此,林先生也说bilingual (双语能力)以及国际观对于一个优秀的广告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很多内地的广告人“什么都是先想大陆”,眼界不够开阔,这会限制广告人的发展。因而他还是在努力做,希望可以改变这一点,收集了很多国际上非常优秀的已经分不出传统和非传统的新媒体广告,找人翻译成中文,找一些懂新媒体的创意人做点评,放在看破界noline.net.cn上。他说新媒体必然是未来广告发展的趋势,他想去推广它,让更多人知道了解。“现在内地对于新媒体的概念还很模糊,有人说我花这个钱做这个网站还不如请他吃鱼翅,但我就是想我有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就是这样简单,为了开拓华文广告创意市场,林先生乐此不疲。他说:“想做、喜欢做一件事,即使很辛苦,但最后做到了,得到了一定的成绩,就是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