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铨
(前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公司 广州公司资深创作总监)
如果你只能去普通公司就职,
那么请和我一样为自已挑选一个好老师
刚毕业的时候,我所在的公司是一间普通的广告公司。不过还好,老板是国际公司出来的精英。公司股东有三个,由两个香港人加一个印度人一起创业,一个是客服人,两个是创人。他们都是行内权威的老前辈。那个时候,我跟从的创作总监是印度人,他是香港第一代广告人,有五十多岁。虽然他是印度人,但英文书写非常流利,且专修中文,是一个非常令人敬仰、文才出众的文案。至今我仍认为,他的文学知识和文字造是我们这些后辈望尘莫及的。还记得当年香港大名鼎鼎的广告人纪文凤曾写过《点止广告那么简单》一书,曾罗列“香港十大中文撰稿人”,我从师的印度总监大名就在其中。今天,我之所以提他,是出于他对我创作理念的影响。
他是香港第一代广告创作人。虽然某些局限导致他的创意较保守或遵循套路,但是论及专业观念和驾驭文字、语法的能力则非常老练。更让人无法想到的是,作为文案,他的创作风格却以视觉为主导。就这样,经过两年的学习和训练,养成了今天的我在创作时仍喜欢以画面为主导的习惯。尽管强调以视觉为主,但我始终认为文字的威力千古不変、深入人心,影像则是第二位。有些人说:“现在的时代以画面为主,人们没时间看文字,更喜欢看图,”我倒是觉得,两样都很重要,关看运用在哪个媒体和我们所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道理很简单,看看四处可见的宣传单张,无不以文字为主,画面为辅。
选择做广告的动机,是因为自己的中文成绩非常好。入行前、一度怀揣着做“作家”和“编剧”的梦想,只不过考虑再三,因为觉得做“作家”和“编剧”能出人头地的人少之又少故跑去做成功率相对较高的广告。那个时候我和所有毕业的人一样,从普通公司走进国际公司转数年经历了不少过程回想起来,不能说当初没进国际公司就是人生的不幸,否则无法碰到这个好老师。
多花些精力,
学会改变罗列信息和平铺直叙的陈述方式
今天,有幸成为用人的总监,我选取创作人的标准是首先,基本功应该过关。做文案的应该具备驾驭文字的能力,做设计则应该懂得审美。
其次,必须对工作充满热情。通常广告做得好的人,不是纯粹为了钱的人,而是对事业有激情的人。心态是做好作品的原动力。
平时,我会收到许多应聘来信,虽然会归档,但可以拿出来真正录用的人却很少。对应聘者来说,如何在众多沉闷的内容中突出自己最重要。举个例子:假如你现在是一个失业者,你渴望得到政府的救济正在示威游行,如果你的标语是“我失业,谁来救我?”,则根本不会打动别人并留下深刻印象。换个角度,假如你花一些心思将内容用数字表达“我有一个老婆,我有一双手,我有五个子女,但我只需要一份工作”,这样效果是否来得更动人?还有,假设有一个介绍香港和广东的旅游电视节目,其主题如果是普通的“香港、广东流行前线”,那么其效果只能到传达信息的作用。倘若花些脑力,将主题变为“港越精彩”(广东话“越讲越精彩”的谐音)则更容易朗朗上和利于大众传播。把平白的变成精彩的,这就是创作人该做的事情。在现实中我们却看到许多创作人员只晓得罗列信息和平铺直叙地表达。
不要小看文字的包装、小到商品的宣传大到政治口号,都需要创作。你是否可以让人看到会心一笑的幽默,又或者让人看到流泪不止的感动,这些都归结于文案的功力用画面去传递信息的人应该懂得要有强烈的震撼力,否则也不予考虑。
与其没把握用创意表现自己,
倒不如保守地呈现你擅长什么
目前,有一个奇怪的求职现象。国内90%的求职者,惯于将个人经历描绘得很悲惨。如:“从小在农村长大,几经波折请大家记住,波折许多人都经历过,如果你的波折没有特别之处,那么在别人眼里看上去更像“怀才不遇”。这样的求职难有成功率。也有些人在信里诉说“我是一个对广告很有热的人”,你的热忱到底在哪里呢?你是怎样拿出比别人更有热忱的行动呢?这些我均无从体会。“热忱”不是你随口说有别人就认为你有,“热忱”谁都会说,关键是你如何拿出具体内容去打动用人者。
求职并不难。最容易被看中的求职信是这样的无须说“怀才不遇”,简洁扼要地写上“毕业学校、行内工作简历”,及附上你认为最精彩的几幅彩打作品稿件。如果你的作品不错,我就会通知你来聊聊天。有些人花费了不少外包装,创意却用得完全不正确、噱头古怪,这样的求职内容即便用快递方式,我也不会考虑。还有些人,则伎俩低级地写道“如果你不见我,就是你的损失”、“要知道有什么能力…请拨打X电话”
写求职信,我的建议是:与其你没把握想到精彩的创意去表现自己,倒不如踏踏实实保守地写一篇平白内容,否则会弄巧成拙。
除了努力努力再努力,
剩下的就是祈求机遇降临
不过,求职成功也有机遇的成分。平时,我们积攒了许多陆续寄来的求职信,但不一定会立马用人。有职位空缺时,才会在所收集的信中进行筛选。如果实在不合适,则动员同事们去找人。同事找来的人会比较占优势,这往往出于对同事的信赖,会自然地对他们的朋友多一分“信赖”,基本上有六七十分就了。进国际公司,说难也并不难。招聘下属,我们不会苛求他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对每一个人,公司已经做了他进来后需要慢慢雕琢的准备,只不过需要考察他的是有无具备可培养的潜力。任何公司,都求才若,关键看你有没有说服力。
(注:点止:广州话,岂止。)
发挥自己的优势
机遇+自身努力
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