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
走进知名广告公司
职面未来
案例
户外监测
全球精选
C网文库
分享
分享链接:
复制链接
社交平台:
您可以直接复制短链,分享给朋友,也可直接点击社交平台图标,指定分享。
首 页
C网热点
业界动态
独家访谈
LED共建共享平台专栏
走进知名广告公司
职面未来
广告名人
活动视频
活动新闻
案 例
制作热店
视频案例
图片案例
节庆海报
酷榜户外
媒体户外
户外监测
酷榜舆情
酷榜素材库
全球精选
海外创意广告
国内创意视频
专题视频
职面未来
业界动态
独家访谈
LED共建共享平台专栏
走进知名广告公司
职面未来
广告名人
活动视频
活动新闻
C网文库
大奖作品
大广赛
黄河奖
学院奖
长城奖
金犊奖
龙玺广告奖
金铅笔
克里奥
艾菲奖
广州日报杯
纽约奖
中国元素奖
时报世界华文广告奖
青年创意大赛奖
莫比奖
伦敦奖
嘎纳奖
创意榜
制作热店
视频案例
图片案例
节庆海报
专 题
  • 首页
  • C网热点
  • 案例
  • 户外监测
业界动态 独家访谈 LED共建共享平台专栏 走进知名广告公司 职面未来 广告名人 活动视频 活动新闻
如何扎入广告圈
扫一扫,手机查看
来源: CN广告网
发布于 2021-10-14 15:13:52
浏览(4658)
分享(4)
收藏(0)

图片5.png 

 

黑马

(前黑马广告创办人、

广州4A召集人)

 

我到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演讲,经常都会听到同学中相当一致的发问:“黑马收人的标准是什么?”

 

当然也有相似的发问:“黑马会收应届毕业生吗?”

 

发问的同学不尽都是学习传播、广告、设计专业的,不少其他学科也大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同学:一边倣着白老鼠试验边想着投身广告业的未来大计。

 

怎么说呢?

 

广告公司不是作战兵团的规模,工作也不是生与死的战斗;那种一场仗打下来,一个团一个师的阵亡,才需要不断地补充炮灰。

 

全中国大专院校传播、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多少?随着这几年大学的扩招,谁能提供这个准确的天文数字?以我到过对口的专业院校观察来看,每次演讲几乎都像在检阅农民暴动的队伍年青、活力、人多势众。那一双双饥渴的眼睛和青春无敌红形形的脸庞,每次都让我感到新势力的兴奋和震慑。同时,也让我倍感忧虑一一那么多的萝ト,哪找那么多的坑?

 

3:97定律

 

近年业内评比盛传3:97定律,即在每次的广告作品评比中,那些公认优秀的作品一般只占3%的比例。

 

我们不去深究这个定律的根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世界上能称之为优秀的东西(所谓的精英、精品)总是少之又少的。作品如是,人如是,就算落实到人生,每个人一生能有3%的时间过得精彩(或对人类、或相对自己),也是相当难得的。

 

不是吗?

 

当然,你是强人、伟人、超人的话自然例外,也可能你就是那3%的人精。

这事实并不是秘密。你知,你已经进入的或想要进入的公司老板也知,除非你真是幸运地碰到了一位智障的老板,那相信也不是你的意愿一一在SB手下当差,你情愿?

 

于是问题来了。

 

这问题先不是发问,而是自问:“我优秀吗?”

 

你不优秀,又如何进得那优秀的公司?

 

戏酷吗?

 

回答只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对。

 

市场经济的机制就是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你死我活。当然,你也可以很有文化地说,这叫优胜劣汰;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香港早有句很相似的话,叫汰弱留强。

 

“汰”是指淘汰,字典里面的解释很清晰,就是一句话:除去没有用的成分。

看清楚了一一不是优秀、一般、差和劣,是没有用!“没有用”这三个字就是残酷的注脚,谁能承受?

 

而这,确实是人生不能回避的事实。

 

适者生存法

 

据我了解,大学里相关设计专业的同学,大约有9%的比例是立志毕业后自己创业。真正能做到并坚持下来而又发展得可以的,很难估计。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毕业3年之内成功的一定少于9%。

 

我是不认同一毕业就开公司当老板,我以为这样的发展是低开而不是高走。

 

细想ー下,一个孩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关在学校里,偶尔参加些社会实践或炒更(或许只给人骗过几次),哪人脉的关系、管理的经验?开公司,牌子才树起来难得的入认识,下巴留了撮胡子也掩盖不了那奶油的粉脸,那些大活、好活谁给你?混在那些劣质的客户中,不折磨到遍体鳞伤也精疲力尽。一个原来还可以在专业上一展拳脚的小生,两年下来,人不变得媚俗,公司也一定关门大吉。

 

当然要排除那些老爸是一二品高官的公子。话又说回来了,有那关系也不必在这里混,干这看人眼色的行当。

 

我们认了那3:97定律,也还有个具体的职业和岗位的向题。都知道皇上只有一个,也没见百姓个个都去跳海。一部机器、零部件多的是,也没见过丢了97的零件还能运转的,常有的事故倒发生在某一个细小的部件上。

 

20世纪60年代学雷锋,有句名言: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那是计划经济年代,个人发展的商业机会几乎为零;政府也提人民安分守己各自在自己基本固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那时被树立的榜样很多都是小人物,如清粪工人时传祥,下乡标兵那燕子,石油工人王进喜,大寨农民陈永贵,解放军战士雷锋、王杰、欧阳海。

 

如果以现今社会贡献和社会地位来判断,他们是无论如何也难归到3%的所谓精英分子里的;列到97%的大众里,可能还比较合适。但他们确实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出了那3%类别的光芒。

 

说了这些,无非想表述社会的构成是多元的,而公司的构成也是多元的。人应该有自我认识的能力,只要定位准确,就是找到了自己适合生存的位置和适合自我发展的空间;活也能安心和兴奋。

 

广告公司其实也是个小社会,也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来构成。都奔着广告公司来搞创意,净想做些能震撼社会的广告片,这想法太幼雅了。任何广告公司的工作也遵循3:97定律,3%精彩,97%平凡。刚毕业的同学只盯着3%的职位去努力,几乎百分之百要撞墙的;而97%的职位里,包括策略、文案、调研、设计、美术、制作、媒介、计划及这些职位的助理。思路一放开,求职的面就广多了。

 

别相信那些好像很有名气的公司的招聘广告,而且广告中要招聘的几乎是整个公司职位的人,好像是间刚成立的公司,个个职位都要招人。这里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公司人员流动太大,需要不断地补充、储备人,至于真正要与不要,什么时候要,相信连它的老板也未必清楚二是公司业务要上合阶,通过招聘广告造影响,公司所有部门甚至是杜撰的部门也列出来,那阵势多闪动眼球。两者需求兼而有之的也不排除,一句话虚多于实。

 

衣柜现象

 

我常以衣柜举例:如果你只身到某地发展,家里新置的衣柜空空,置衣服时肯定出手松松,只要觉得衣服的样式和价钱可以,并不需要太多的考虑,喜欢就买。当住了两三年后,衣柜里置满了衣服,长的、短的、布的、棉的,四季衣服基本配齐了,到商场买衣服就开始기了,绝对是挑三拣四。这时候,要么买些换季的衣服,要么买些高级的品种,比如,买一件适合出席某种重要场合的“饮衫”(广州话,礼服)。前者,泛指以新填旧;后者,特指有经验者(任职重要的岗位)。

 

不是新成立的公司,不是一夜之间全部人走光的公司,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对外全数招聘各部门的各式人?相反,真正知名的公司每天都有自投罗网或通过各种关系要求加入者,如果某天它真有广告要招聘个别职位者,这倒是比珍(真)珠还要珍(真)的信息。

 

低处好作为

 

20年来,我看着不少新人的成长。有些刚入行还不知广告为何物的年轻人,几年下来就自己开办了公司,而且一直还活得有滋有味。有些心高气做的广告浪人,凭半招功夫全行业地半年一跳,几乎把所有知名的公司都跳了一圈,结果还像是遇到了鬼遮眼,跳来跳去都是僵尸原地跳,其成果几乎为零(如果把跳槽认为是机会,我不予评说)。

 

在我教过的同学中,成绩优秀的,找到好工作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一百。为什么?因为我会教他们要学会在低处行走。刚进社会,头要低(心不能低喔),要学会甘于站得低。只要能进入优秀的公司、酬金少没关系,职务低没关系,工作忙没关系;做大事,多少江湖英雄历来都有忍功。俗语说:浅水小鱼蹦跳,深水大鱼不见了。

 

人成材的规律通常是需要10年。大学4年算2年,那还有8年;你天资聪慧减2年,还有6年。6年时间先磨它四五年有什么关系?如果一毕业就当老板,或到某垃圾公司当总监,四五年下来尽做些混饭吃的伎俩,什么也都耽误了。往后的人生还有30多年,你凭什么高高在上?这账有人给你算过吗?

 

都说世界很大,圈子很小。还没进这个圏子,你凭什么腆着个肚子喘粗气?

 

别误解“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豪言壮语,那是一句要埋在心底的话,是说给自己听的,拿出来抖豪气一定“撞板”(广州话,碰壁)。那话不是还有个伏笔吗?人家起码先是个土兵,连士兵都不是,有什么机会去当那个元帅?!新人应聘一见面就跟人家说,我想当创意总监、客户总监。你是有病,还是蒜头吃多了?毛还没两条,就急着要展那光身的翅,谁认你会飞呀?

 

所以,就算你自认很优秀,如果有机会看到心仪的广告公司的老板,也要表现出极度的诚意(谁知道你心里想什么),目标就是扎进去,其他的条件一律放低而且是一扎就扎几年,扎到底子厚了后才考虑向“元帅”方向努力。

 

广州的实情

 

广州的外资公司一般都不喜欢招新人。因为他们的总经理都有季度、年度的指标压力。要完成眼前的指标,就必须用“熟手女工”(广州话,泛指熟练的人员);用新人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那成本对于有指标压力的任期经理人来说,一般都不愿承担。

 

这里插一个名词的解释:4A。

 

刚开放改革时,言称4A的都泛指外资的广告公司。目前中国除了广州外、在北京、上海提到的4A也还是指外资广告公司,连传统上不与4A为伍的日系广告公司,一般人在概念上也归其入内。

 

最初4A的提法是出自美国,4A即 American Association Advertising Agencies的缩写。后来世界各地都以此为标准,取其符合资格、从事广告业、有组织的核心说法,再把美国的国家称谓改为各自国家或地区的称谓,也就拼成了各地的4A称谓。广州4A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到目前为止唯一有4A称谓的组织。至于这个组织以广州4A来称谓当初也有争论(主要是因为其中一个A原是指美国),但就其组织的坚持和实际的表现来看,早已成为了中国广告界的一面旗帜。

 

广州4A在2004年第七届已拥有了32家成员公司,包括了广州地区最优秀和较优秀致力于综合代理广告的合资(外资)国营、民营等多种体制的广告公司。

只有在广州,你不可以把外资公司笼统地称作4A。因为广州的事实表明,不是所有外资公司都清一色优秀,外资公司也有关门的,也有半死不活的。也由于本土各种类别的广告公司有三四千家,所以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加入的4A就有成立的必要。

 

事实上,广州4A也有年检制度,每年也有一定的公司出局和加入,力求保证组织的相对专业性。4A在香港的中文名叫:香港广告商会;在合湾叫:台湾广告经营人协会;澳门广告商会的英文缩写为MAAA。都是当地最好的广告公司的集合体。

从广州4A组织的形式发现,广州广告业早就淡化了外资和本土的区分,而实际强调了综合服务代理的专业水准。广州文化包容和客观的属性。不知这一点是否可以给新入行的年轻人一个务实的启示。

 

我可以负责地表明,在广州的客户只认好的和不够好的广告公司,而并不刻意选择外资和本土的告公司。这是广州的实情。

 

黑马新血观

 

黑马招人喜新厌旧。按理说“旧人”易上手,有经验,就像一个资料相对齐全的电脑磁盘;但这磁盘同时也可能带来病毒(特别是跳得多公司的那种)。黑马团队成员几乎全部是从新人干起的,母体还不具备这种免疫力,那病毒一发作,后果很难想象。

 

人和人不一样,公司和公司也不一样。我曾到某公司参观那公司老板常以公司内来自四面八方有外资经历的员工而倍感自豪。给我介绍时,指着一溜的员工介绍开:这个是来自盛世的,这个是来自麦肯的,这个是来自奥美的......说得我眼都傻了。我想,下次他来我公司,我介绍员工时可不会有这盛世、麦肯、奥美的炫耀。惭愧得很,我只能说:这个在黑马干了10年,这个在黑马干了8年,这个在黑马干了5年......都是黑马成长的兄弟姐妹,一份缘把我们缚起来,每天在一起的时间比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长。

 

不挖角、收新人,基本上是黑马的招人原则。因为我也在大学里兼职,不少同学的表现和潜质都能了解到,而且现在更从二年级就开始观察和选拔,这又是黑马新血的优势。

 

看着每天都收到的自荐信,我经常难以判断。所以,也极少通过这种渠道收人。但通过黑马员工或曾在黑马干过的好员工推荐的,一般我又会收。因为我坚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实习生的天堂

 

商业机构无一不是以高利为第一目标的,客户如是,广告公司如是,对于这一点我不怀疑。黑马也是商业机构、也要生存,也要发展,同样重视成本和利润。但因黑马的结构局限(又不是跨国公司)和我的能力及认知局限(又不是奥格威),黑马直以一半公司一半学校的方向经营。所以江湖有盛传,黑马最乐意培养新人。

 

黑马与全国多所高校签有实习基地的协议,常年有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的同学来实习。其中收过兰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湘潭大学、沈阳航空学院等十所院校的同学,他们毕业后有些留在了黑马,绝大部分都找到了很好的单位,基本上散落在中国广告的各个重镇(包括香港)。

 

理论上广告是富地文化的行业。要想在广告业中有所成就趁着年轻一定要到广告市场最活跃的地区,扎到最出色的专业广告公司中去历练;最好是贴到一些“猛人”身边,沉着气(偷东西也需要时间),坚持在实践中做出第一等的工作和作品。

 

你资历显现的最有价值的记录将是:一、你曾经呆过哪些公司?公司有没有名气?你在其中工作了多少年?二、你曾经服务了哪些客户?服务了哪些部分?三、你有什么作品?而这些作品有过哪些影响?你参与了这些作品哪个方面的工作?是金子,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既然你认定了广告,就应该不懈地坚持下去,保持激情,更要有承受的能力。谁不是从小兵当起的,8年以后你要相信自己也是一条好汉。

收藏
为文章点赞
+1
分享
您必须登录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3
深藏blue
回复
2021-10-14 17:00:14

真知灼见!广告新新人类必读。

添加表情
取消
评论
去冰025
回复
2022-05-07 14:18:13

适者生存!!!

添加表情
取消
评论
何小小小小
回复
2022-05-07 14:26:57

既然认定了广告就应该不懈地坚持下去,保持激情,更要有承受的能力。

添加表情
取消
评论
CN广告网
每日必读
更多
一周资讯丨广告商团体抨击“虚伪”言论;耐克疑似侵犯专利权被起诉
品牌周报 | MANNER咖啡把店开进雪山、喜茶化身「地理学子」、奈雪开展小绿袋回收计划
节后返岗,品牌应该向年轻人的行李箱塞满什么味道?
为什么电视剧在今年春节期间成为热门话题?
麦肯全球首席财务官ALEX LOPEZ将离职;R/GA全球媒体主管艾莉·班福德离职
胡歌官宣,各大品牌疯狂借势
好利来联名王老吉、小鹏汽车&爱慕登陆Honnverse虹宇宙| 案例一周
第29届中国国际广告节 采访凤凰网品牌中心总经理 陈欣
第29届中国国际广告节 采访长城奖全场大奖获奖单位 有氧YOYA客户总监 邵伟
第29届中国国际广告节 采访长城奖金奖获奖单位 真传有道(厦门)创始人 王龙志
数据
更多
2022年中国品牌广告营销策略白皮书
优秀企业
案例
职位 3
查看详情
案例
职位 3
查看详情
案例
职位 4
查看详情
案例
职位 4
查看详情
时趣
案例
职位 5
查看详情
MT 蒙彤传播
案例
职位 3
查看详情
关于我们 业务联系 招聘信息 免责条款 隐私条例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编辑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020-38814986
版权所有 广告网 粤B2-20040750号 © Copyright 1998-2022 cnad.com All Rights Reserved